【成份】
本品主要成份为雷贝拉唑钠。
化学名称:2-[[4-(3-甲氧基丙氧基)-3-甲基-2-吡啶基]甲基亚硫酰基]-1H-苯并咪唑钠盐。
化学结构式:
|
0.1%~5% |
<0.1% |
发病率不明 |
过敏症注1) |
皮疹、荨麻疹及瘙痒症 |
|
|
血液注2) |
红细胞减少、白细胞减少、白细胞增多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、嗜中性粒细胞增多、淋巴细胞减少及贫血 |
|
|
肝脏注3) |
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、碱性磷酸酶(Al-P)、γ-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(γ-GTP)、乳酸脱氢酶(LDH)、总胆红素升高 |
|
|
心血管系统 |
血压升高 |
心悸 |
|
消化系统 |
便秘、腹泻、腹胀、恶心、下腹部痛、口苦、口腔炎及口腔念珠菌病 |
胃部不适、口渴、食欲缺乏 |
舌炎和呕吐 |
精神神经系统 |
头痛、眩晕及头晕 |
嗜睡、四肢乏力、感觉减退、握力低下、口齿不清 |
谵妄、昏迷、定向障碍 |
其它 |
浮肿,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血尿素氮(BUN)升高,蛋白尿 |
倦怠感、发热 |
视力模糊、眼花、麻木、肌酸磷酸激酶(CPK)升高、关节痛、肌痛、脱发、血氨过多、男子女性型乳房 |
辅助用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根除幽门螺旋杆菌
|
≥5% |
0.1%~5% |
发病率不明 |
过敏症注1) |
|
皮疹 |
荨麻疹及瘙痒症 |
血液注2) |
|
|
白细胞减少、白细胞增多、血小板减少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、淋巴细胞减少、淋巴细胞增多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|
肝脏注3) |
|
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升高 |
γ-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(γ-GTP)、碱性磷酸酶(Al-P)及乳酸脱氢酶(LDH)升高 |
心血管系统 |
|
|
心悸及血压升高 |
消化系统 |
腹泻(18.1%)及稀便(10.2%) |
味觉异常、腹部痛、腹胀、便秘 |
恶心、口渴、肠胃胀气、舌炎、口腔炎、唇炎、胃灼热、肠炎、食管炎、胃部不适、食欲缺乏及痔疮 |
精神神经系统 |
|
|
头痛、眩晕 |
其它 |
|
|
甘油三酯升高,舌麻木、发热、倦怠感、蛋白尿、四肢麻木、面部水肿、眼内压升高、尿酸升高、尿糖异常、勃起增多 |
药物名称 |
临床症状及治疗 |
机理及危险因素 |
硫酸阿扎那韦(REYATAZ) |
可能使硫酸阿扎那韦的疗效降低。 |
雷贝拉唑钠产生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以引起胃内pH升高,而降低硫酸阿扎那韦的溶解度,导致硫酸阿扎那韦的血药浓度降低。 |
盐酸利匹韦林(Edurant) |
可能使盐酸利匹韦林的疗效降低。 |
雷贝拉唑钠产生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以引起胃内pH升高,而降低盐酸利匹韦林的溶解度,导致盐酸利匹韦林的血药浓度降低。 |
2、合并用药的注意事项(与以下药物合并用药时应予以注意)
药物名称 |
临床症状及治疗 |
机理及危险因素 |
地高辛 甲基地高辛 |
可能引起地高辛及甲基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升高 |
雷贝拉唑钠产生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以引起胃内pH升高,而促进地高辛及甲基地高辛的吸收。 |
依曲康唑 吉非替尼 |
可能引起依曲康唑及吉非替尼的血药浓度降低。 |
雷贝拉唑钠产生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可以引起胃内pH升高,而抑制依曲康唑及吉非替尼的吸收。 |
含氢氧化铝凝胶/氢氧化镁的制酸剂 |
据报道,与本品单独用药相比,当与制酸剂联合用药时,以及在服用制酸剂1小时后再服用本品时,本品的血浆中药物浓度-时间曲线下面积平均值分别下降8%和6%。 |
|
甲氨蝶呤 |
可能引起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升高。患者在服用高剂量甲氨蝶呤的情况下,应考虑暂时停止服用本品。 |
机制不明 |